信和集團(「集團」)與黃廷方慈善基金曾共同舉辦《1950年代攝影作品展:瑪喬麗.多格特鏡頭下的新加坡 李福志鏡頭下的香港》,展覽由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策劃,並獲新加坡駐港領事館支持,於2021年4月1日(星期四)至2021年5月30日(星期日)在信和廣場開放予公眾參觀。
新加坡駐港總領事符秀麗女士曾表示:「是次展覽具有兩個重要意義。首先,在大家熱切期待開展旅遊氣泡、重新恢復實體旅遊之時,我很高興能夠透過這次展覽,讓香港朋友認識新加坡的歷史文化,藉著藝術和攝影作品跨越時間及地理的界限。李福志生於新加坡,我相信從他的角度看香港也別具意義。此外,新加坡與香港一向關係密切,香港不僅是新加坡人最大的海外聚居地之一,我們在經濟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牢固。是次展覽凸顯了兩地的文化交流,我們希望透過展示1950年代兩個城市的攝影作品,展現彼此在藝術、文化和歷史背景的相似之處,從而激發更多教育及文化交流機會,進一步拉近兩地關係。」
信和集團集團總經理暨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黃敏華女士亦表示:「這次歷史照片展覽對信和集團和黃廷方慈善基金意義重大。我們的祖父黃廷方先生於1960年代在新加坡創立家族事業,並於50年前將業務擴展至香港,創辦信和集團。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展覽,分享亞洲兩個世界級城市的共同歷史與傳承,並藉此為社會及公眾提供充實且具教育意義的活動。這些紀實照片帶領大家踏上時光之旅,呈現東西融合、傳統與現代交匯的城市面貌,喚起我們對香港與新加坡之間旅遊交流的熱情。」
展覽呈獻了早期女性攝影師瑪喬麗.多格特(Marjorie Doggett)於1954至1957年間拍攝的新加坡城市面貌,以及自學成師的攝影師李福志同期拍攝的香港街景與當代車輛。照片帶領參觀者穿越時光隧道,回顧1950年代香港與新加坡的共同歷史記憶。
瑪喬麗.多格特與李福志的作品均攝於半世紀前,呈現1950年代新加坡與香港的景色,見證兩地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。參觀者透過照片可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,包括德輔道、中環、軒尼詩道的街頭面貌,長洲海傍、元朗平原的稻米種植,以及新界的客家村落等鄉郊風情。與此同時,展覽亦展示了1950年代新加坡的面貌,如紅燈碼頭拱道下的富麗敦大廈、萊佛士書院、新加坡河兩岸的特色倉庫,以及哥烈碼頭的十九世紀建築物。許多地標見證了歷史性時刻,使作品更顯珍貴。
展覽由攝影師及攝影歷史專家艾思滔(Edward Stokes)策劃,他專注於研究二十世紀中期的亞洲攝影作品,並擅長以文字呈現攝影師的生平與時代背景,為每張照片賦予故事。2019年,艾思滔與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及新加坡NUS Press出版了《Marjorie Doggett’s Singapore》攝影書集,收錄大量多格特未曾曝光的作品。同年,他亦與新加坡富麗敦酒店及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合作舉辦展覽,向公眾展示多格特的代表作。
展覽策展人及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創辦人艾思滔先生曾表示:「2019年於新加坡舉辦的展覽非常成功,我很榮幸能將展覽帶到香港,呈獻瑪喬麗.多格特的作品,並加入李福志的攝影,展現兩地城市面貌的鮮明對比,透過他們緊密連繫且富感染力的故事,紀念兩位已故攝影師。」